彷彿聽過毛姆,
彷彿知道他寫過一本出名的書”人性的枷鎖”,
彷彿知道他也是一名多產的劇作家…
他在64歲時寫出這本原意”總結”之書,
他會告訴我,他是怎麼寫出好作品的?
他筆下的人物是怎麼創造出來的?
作家與閱讀的關係是?
怎麼樣的生活經驗,可以造就出一位優秀的作家呢?
毛姆的母親在他8歲時過世,父親在他10歲時也走了,
他由一位個性淡漠的叔叔照顧,
因為身材矮小,講話又會結巴,
童年和學校生活並不愉快…
毛姆從15歲起就持續寫作,有心成為一名作家,
他沒有像家族其他成員一樣成為律師,
而是讀完醫學院成為一位婦產科醫師,2
3歲就以自己的經驗創作出一部長篇小說,
暢銷到足以使他放棄醫生的職位,轉而全職寫作,
一寫就是漫漫七十年。
毛姆認為每個人的一生都可以寫成一本書,真的嗎?
真的!每個人最熟悉的故事就是自己的一生,
但這個獨一無二的腳本只能讓我們成為一名業餘作家,
想要寫出有價值的第二本書,
必須要像成就任何一件我們引以為傲的事情一樣:
規律且持續的努力著。
毛姆說他一定會先完成寫作工作,
才會愉快地吃個晚餐或者放心地上床睡覺。
毛姆先生,請問您寫作的靈感哪裡來啊?
首先,作家要勤奮的閱讀和寫作,靈感才會源源不絕,
然後,不管你的心情如何,你能投身於奇幻世界嗎?
幻想是創造力和感受自由的基石。
寫作是一件寂寞的工作,您不想聽到讚美嗎?
渴望聽到讚美其實是人性,
但藝術家不需要太在乎讚美和指責,
多關心自己的作品,多思考作品與自己的關係就好。
藝術家創作是為了釋放自己的靈魂與思緒,
當藝術家在創作時,他就是在實現自我,
但這不代表他的作品對其他人有任何的價值,
所以如果自己的作品無法打動別人也不該見怪。
那您對生活怎麼看?
很多時候,我們的確受限於出生的境遇和環境,
只能隨遇而安好好的生活著。
但如果能專心於藝術活動,
有限度的將自己的興趣轉變為生活核心,
那就有機會創造自己的生活模式。
真實的人生有一個很大的特點,
那就是我們會為了衝動而行事,
會把太多的心力都放在未來。
要記得,總有一天,將來會變成現在,
也會像今天的經歷一樣微不足道…
嗯,好像有點知道他在說甚麼,又好像不是完全了解…
但我應該可以從他的小說中找出一些蛛絲馬跡吧…
好書, 讀不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