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,原本要來好好讀小說,在小說裡尋求人生的解答,
但是,這本書有我不可抗拒的關鍵字「筆記」! 而且,還是韓國人寫的?
所以,不是只有日本人喜歡妝點手帳、美國人發明子彈筆記、德國人有卡片盒筆記法,韓國人也愛寫日誌 ?!
作者金翼漢先生當年苦讀考上大學,就是想好好研讀歷史,
但是,卻發現讀了那麼多書,人生還是很徬徨。
他思考的結果是利用「紀錄」來改變他的生活態度和學習方法、突破思考框架,一步一步為他的人生墊基鋪磚。
後來,他不僅利用「紀錄」完成日本東京大學的博士學位,還成為韓國第一位「紀錄學家」。
金教授是怎麼看待紀錄型的人呢?
他認為想要持續成長、想要自由的人,一定要好好記錄著。
相較於「成功」,金先生更看重「成長」。
怎麼成長? 必須要有一個專屬於自己的計畫書,每天瘋狂的持續著。
誰不想要過著自由自在的人生,但我們是否具有享受自由前的能力呢?
「學會」自己原本不會的事情,就是拓展自己的自由之路。
那要怎麼紀錄呢?
紀錄的目的不是全盤接收,而是留下自己思考過後的知識與智慧。
作者認為人們會想要在學習、對話、思考(想法)、日常、工作上有所成長,
所以,他在書中分別就這五個領域提供了許多技巧。
這些方法會不會太龐雜、難以消化啊?
其實,經過作者清楚分類之後,真的是清晰易懂,容易實行哦。
本書最後,作者也公開他現在是怎麼寫日誌的。
他是以月為單位來寫日誌,一個月就是一本筆記書。
但是,他特別強調,做計劃要以星期為單位,目標才會清楚明確。
「管好一個月,一年就會不一樣」。
真實的一天是怎麼流逝的,就怎麼如實記載;
紀錄,讓我們更忠於我們自己的人生。
寫著寫著,我們就站在巨人的面前。
寫著寫著,我們也可以變成巨人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