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he Earned Life: Lose Regret, Choose Fulfillment by Marshall Goldsmith
(這可能也是一本被翻譯書名耽誤的好書哦,放手去活? 不是,要用力!)
作者出版這本書的時候73歲,這本書是他對未來的省思,
他盼望我們能從這本書獲得幫助,跳出慣性和阻礙,善用並珍惜時間,活出淋漓盡致的無悔人生。
他認為,想要無悔人生,必須要做到以下幾件事:
活出自己的人生,而不是按照別人的版本而活; (我的人生版本是什麼? )
告訴自己每天都要贏得一些東西把它變得習慣; (我的每一天都在減少當中,我想要”賺到”什麼呢? )
超越個人抱負,把這個贏得的過程與更崇高的東西連結。(更崇高的東西? 是使命嗎? 個人抱負跟使命不同? )
Marshall Goldsmith在書裡解釋,當我們在追逐自己想要的人生時,有三個獨立的變數掌管了整個過程是否順利,
它們是行動Action、抱負Ambition和渴望Aspiration,也就是作者所謂的3A。
行動是我們現在正在做的每一件事。它的時間範是現在,它唯一的目的是滿足當下的需求。
抱負指的是我們想成就的事。它是我們對於某個目標的追求,它有時間性,達成目標後抱負就終止。
抱負是可以衡量的,而且我們可以同時有好幾個抱負,包括職業、嗜好、身體、心靈、財務等各個方面。
渴望指的是我們想成為的人。我們的渴望或許會隨著時間而改變,但它不會消失,
不論我們有沒有說出來的,它都存在。渴望是一種理性思考過程,
我們會開始關心新的事物,但我們也無法立刻獲得這些東西,
獲得的過程需要花時間,需要耐性,最後,這個技能或優點會成為我們身分認同的一部分。
找出自己的渴望,聚焦做出一個選擇,極度看重需要做的事;
對於不會影響結果的事情,就盡量不花心思,這是作者的獨門心法之一。
此外,作者說,如果我們只能從這本書學得一個活出無悔人生的方法,他希望會是他花了40年的產物:
人生計劃檢討會議Life Plan Review, LPR。
人生計劃檢討會議有4個簡單的四步驟結構,但是它必須在社群裡執行,否則效果會大打折扣。
步驟一:設計具有”主動力量”的問題,重點是每一句的開頭必須是”我今天是否盡了全力”。
作者針對上班族的提問是:
我今天是否盡了全力,為自己設定明確的目標?
我今天是否盡了全力,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?
我今天是否盡了全力,找到人生意義?
我今天是否盡了全力,讓自己快樂?
我今天是否盡了全力,建立正向的人際關係?
我今天是否盡了全力,全心投入我所做的事?
步驟二:每天追蹤這些問題的答案,養成自我監督的習慣。
每個題目用一到10分(10分最高分)給自己打分數,注意! 我們要衡量的是我們的努力程度而不是結果哦。
作者每天給自己打分數,並且僱請一位教練在晚間固定時間打電話給自己,好讓他向教練報告分數。
步驟三:每個星期檢討LPR的目標和個人需求。
如果你想維持相同的目標,那麼是不是要考慮調高我們的努力程度?
如果某一題的分數總是維持中間值,那麼是不是應該換個題目來問自己?
步驟四:不要一個人執行計劃,設立一個LPR小組。
比起獨自一個人閉門造車,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檢討計畫,效果會好很多。
如果大家會好奇、會疑惑、會擔心,在人生盡頭處,“我是否過著無悔人生”,
除了讀這本書,讓我們一起來組一個LPR吧!